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论成绩与动手能力作文

论成绩与动手能力作文

文章来源:www.cnqiqu.com 作者:启趣网 发布时间:2024-09-20 15:04

论成绩与动手能力作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其主要生活环境来进行,即学生生活和家庭生活。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训练的主要场所,动手操作应贯穿幼儿学生的一日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一、尝试成功,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学生的绘画、泥塑、剪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学校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据调查12.5%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从一年纪就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捏、撕、贴、折、涂等,延续六年纪,动手习惯逐渐形成,1/3的学生自幼受家庭熏陶,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剪纸,有的喜欢制作玩具。可见,教学生从小开展一些简单的剪剪、画画、贴贴等美术活动,将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学生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例如:在美工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在进行学前班美术活动《拖鞋》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彩色的皱纹纸、漂亮的图案、剪刀、胶水、水彩笔。让学生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或画出漂亮的图画做一双漂亮的拖鞋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学生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说着什么,能力强的学生在编皱纹纸做做拖鞋的装饰边,还有的在编了做拖鞋的内底,能力一般的在用水彩笔画各种图案进行装饰,能力弱的用现成的图案进行装饰。作品完成后,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的作品,体验着自己操作的成功。

教学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活动,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官作用,灵活地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现代教育观、课程观使我们认识到,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主体性教育,发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已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一、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建课程

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首先教师要在头脑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一个

发展的能动的主体。任何外在教育环境都必须通过幼儿主体的努力,才能实施教育环境功能的转化,最终落实到促进幼儿发展上,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把幼儿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变思考教师如何教会思考幼儿如何学。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可适当地让幼儿参与,组织幼儿讨论,了解幼儿的喜好,有的放矢地选择教材的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有用的植物》这一主题中,孩子们在了解了一些e799bee5baa6e58685e5aeb植物特征后,教师有意地组织幼儿谈谈心得,并希望老师再教哪些内容?这时,幼儿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见,大多幼儿表现出对保健茶有浓厚的兴趣,于是老师就特意根据幼儿的意愿深入组织了一个关于《保健茶》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各种保健茶的功效和配制过程。活动之前设计了调查表,让幼儿了解各种中草药的特性,和哪种中草药配制成保健茶最合适,这样孩子们学得更为主动。只有师生共建的活动,才能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对幼儿的发展有真正的推动价值。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注重操作性和游戏性

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主体性得到发挥,不仅要看幼儿是否获得了一定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活动,是不是动脑筋思考了,是否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发展,为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组织地形式上多设计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为幼儿准备充足、丰富的操作性材料;在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具有游戏性和兴趣性。

1、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材料。

注重幼儿的操作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例如在科学活动“沉浮实验”中,教师为幼儿准备木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竹制品、玻璃制品、泡沫制品、石子等材料,投放材料数量充足,种类繁多,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就多,选择性强、涉及面广,活动的兴致就高,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学习并积极思考。

2、活动形式的游戏性和趣味性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学形式上要增强教育活动的游戏性,激发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手工制作虽然大部分幼儿都喜欢,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制作技能水平都不一样,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幼儿只示范一遍就已经学会了,而有的幼儿,教师个别指导很长时间还是掌握不了,这个时候,我们为何不来组织一个“小小加工厂”的游戏呢?把制作过程分成几道工序,技术水平高的幼儿制作较难的工序,技术水平差的幼儿制作相对容易的部分,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制作活动的兴趣,又培养了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合作者、引导者。”

1、积极地旁观

孩子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的

感受孩子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他们。

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

神上的鼓舞,使孩子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在《有用的水》主题活动中,水车转了的小实验中,怎样让水车转得快?

孩子们提出了使用吹风机、气球、气筒等工具,其中一个孩子提出用吸尘器,这时老师并没有马上否定孩子的意见,而是找来这些物品,让孩子们分组试一试。结果吸尘器没有让水车转起来,尽管失败了,但他们却从中懂得了一些道理、获得了经验,而且是自己得到的答案。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没有给孩子现成的只是,总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孩

子探索,不断地肯定和鼓励,给孩子以支持。

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题,

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只是、提高技能、丰富经验,从而取得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 热门攻略